『我們的孩子 其實都可以很偉大』
有一天中午,一位剛來沒多久的新同學〜一年級的小穎,在下課後和爸爸騎著摩托車,來到我們美語班了,正好我在門前迎接她們。
在下車的時候,小穎跟爸爸說,她想要把書包拿進來寫作業。爸爸想了一下,可能是覺得書包太重了,不想讓孩子把書包拿來拿去,所以就跟孩子說:「回家再寫就好了。」
當下,這孩子並沒有放棄,仍然鼓起勇氣、看著爸爸説:「可是我想現在寫...」(因為在班上,其他的學生也是在上美語課前,先寫學校作業的)
可是,爸爸還是回絕了她,跟她説:「妳晚上有很多時間寫,回家再寫好了,快點進去!」(在當下,孩子「贏不了」大人了...)
孩子只好默默地走進來;雖然小穎沒說什麼,但在這孩子的臉上,清楚地看到她正流露出一種「我無法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主」、「我無法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」的悲哀。
疼愛她的爸爸,在當下或許沒有發現,他已經把孩子想要更獨立自主、負責任的心給壓抑了。
當孩子想要為自己負責任、想要為自己想做的事而努力的時候,其實這正是他在生命發展中最寶貴、最莊嚴、最值得我們尊敬與支持的時刻。
但如果我們大人並未體會到這點,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,會有怎麼樣的後果呢?....
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,小穎就沒有來了;她媽媽打電話來告訴我說,今天要過來的時候,小穎只是有一點點不舒服, 但卻一直跟媽媽「盧」說她不想上課,所以媽媽今天就跟她請假一天...(這一次,孩子就覺得自己「鬥」贏大人,板回一成了;而對象,是比較可以給她「廬」成功的媽媽...)
於是,我就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小穎媽媽;由於趕着上課,所以我當下也沒有跟媽媽談太久。
第二天,小穎媽媽打電話來,告訴我她昨天跟我講完話之後,反省了很久。她才發現她跟她丈夫,的確從小到大都太保護小穎了,以致於讓孩子養成依賴、畏縮的個性,他們以後一定會好好注意這點......
我們的孩子,其實都可以很偉大。
但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我們對孩子的觀念沒有改變,處處都覺得孩子是脆弱的、依賴的、無能的、長不大的、不成熟的.....
那我們的孩子,也永遠都會是這樣子。
所以,教育家蒙特梭利瑪利亞一再的強調,如果我們真想要幫助孩子,成人內心一定要經過深層的轉化與蛻變,成為一個更柔軟、更穩定、更客觀、更懂得觀察孩子、更懂得欣賞孩子內在潛力、更瞭解孩子發展的成人。
唯有我們體認到孩子內在的偉大,我們才會懂得捨棄很多對孩子的錯誤觀念,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生命的發展。